查看大图
See English details
作者:张新生,李明芳,吴应辉,张黎,施正宇等
本期共有4个栏目:本期话题、大家谈、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史研究。
【本期话题】本期以“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为主题,吴应辉老师主持并推荐了五篇与其主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分别对英国、阿联酋、喀麦隆、柬埔寨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中文教育的政策环境、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的中文教育状况进行了阐述,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大家谈】刘英林老师主要从以音节、汉字、词汇、语法为“四维基准”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国际化新理念、“四维基准”中“附录A(规范性)语法等级大纲”的由来及定名、《语法学习手册》的主要用途和四个特点等方面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语法学习手册》作前言说明。
【教学研究与实践】刘超英老师基于一些实例分析了分班自评的若干特性发现:分班自评的目的性使得这种自评能得到较好的答案,有无监考自评结果很接近,学生在分班自评中的作答心态是如实报告,自评是一种跨度测量,自评的风险等级应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张俊萍、宋凯老师以语法为着力点,对意大利《高中汉语教学大纲》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的语法项目数量和内容、主题与语法的对应关系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意大利《高中汉语教学大纲》的语法编排更符合意大利高中汉语教育现状,在语法项目安排上更有针对性、灵活性,但同时也存在语法与主题不对应、语法项目取舍不合理等问题。
张黎、王志尚老师基于对1987—2018 年间的北京语言大学(北语)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97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对该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及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北语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与其专业的关联性较强,深造比例高,外语水平高。文章最后提出北语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全国同类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教学史研究】施正宇、韩澍芃老师从《泰晤士报》(1785―1911)所刊登的相关报道入手,梳理和探讨了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牛津大学汉语教学兴起与发展的基本脉络。
张新生,博士,英国伦敦理启蒙大学(Richmond,the Americ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n London)教授,现代语言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汉语能力标准、汉语教师教育、英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等。
李明芳,博士,原英国伦敦摄政大学(Regents’ University London)教授,汉语、日语及俄语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政策、汉语能力标准、教材开发、汉语教师教育、英汉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等。
梁宇,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编审,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育、教学资源研究。
卢星星,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传播与管理。
吴强,浙江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洲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国际中文教育。
赵雨,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传播。
吴应辉,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华文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传播理论与实践。
缑世宇,河南大学公派赴土库曼斯坦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中文教学。
曾小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传播、海外华文教育、行业汉语研究。
刘英林,北京语言大学退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和方向是汉语考试理论和汉语教学理论。
刘超英,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第二语言测试与评估、对外汉语教学。
张俊萍,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张黎,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汉语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商务汉语教学、社会语言学。
施正宇,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字教学和世界汉语教育史。
本期特色:
1. 区域/国别研究热潮已悄然出现,近期多个学术期刊成组发表的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成果的新动向正在持续受到关注。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功能具有三重性:一是可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顶层设计及其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可以丰富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的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填补许多区域和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的空白;三是可以服务我国国际传播体系的构建,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方面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本期话题五篇文章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英国、阿联酋、喀麦隆、柬埔寨和土库曼斯坦五国中文教育的政策环境、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教育机构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的中文教育状况进行了阐述,就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五篇文章数据翔实,描述客观,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实事求是,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参考。
2.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语法学习手册》的前言,有助于研究者和使用者深刻了解和领会《语法学习手册》的研究思路、主旨内容,指引相关研究者和使用者进行相关的研究和使用。
3. 分班自评有一些特性,明显地区别于测试,与其他用途的自评也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基于分班自评系统的具体分班实例,可以了解留学生分班自评的特性,帮助教师或高校完善留学生分班自评系统的建设。
4. 大纲是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材编写的基础和前提,不同国别大纲的比较有助于国际中文教育大纲系统的完善和相关内容的改进。通过对意大利《高中汉语教学大纲》与《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的语法项目数量和内容、主题与语法的对应关系等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两部大纲在语法项目编排上的特色,便于当地中文教师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使用;同时也利于国内外国际中文教育大纲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5. 在当前我国汉语国际教育向国际中文教育转型的新形势下,特色鲜明的学科建设可以为转型提供基础和条件。通过对1987—2018年间的北京语言大学(北语)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97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该专业学生的毕业去向及相关情况,为全国同类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6. 从《泰晤士报》(1785―1911)所刊登的相关报道入手,梳理和探讨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牛津大学汉语教学兴起与发展的基本脉络,有助于了解国际中文教育海外教学发展历史,为学界同人考察相关内容提供真实而客观的依据。